
竹溪新聞網訊 自基層黨組織治理能力提升工作開展以來,桃源鄉黨委以黨建工作為引領,積極推動黨建提升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條“黨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新路子,着力抓好“宜居村莊"創建工作。
注重思想引領。堅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黨建提升相結合,把提升農村生活質量,改善農村面貌作為村級黨組織治理能力提升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緊抓實抓好。通過村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與環境整治的有機結合,廣泛凝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思想共識,以學習教育活動推動環境衞生整治,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效果檢驗黨組織治理能力提升和黨員幹部學習教育的成效。自全鄉開展“五清三建一改”工作以來,各村黨支部組織號召廣大黨員幹部羣眾參與“主題黨日+志願服務+人居環境整治”活動120餘場次,累計帶動羣眾1500餘人次,營造了人人保護環境、優化環境的良好氛圍。
注重示範引領。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引領作用,採取以村為單位,村兩委成員分片負責,黨員幹部示範引領、公益崗位人員先行、帶動羣眾廣泛參與等方式,引導羣眾自覺主動地參與環境整治。通過“黨員帶着幹、羣眾跟着幹”將黨組織治理能力提升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要求黨員幹部在人居環境整治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亮出身份、帶頭實幹,用實際行動為羣眾做出表率。全鄉9個村“兩委”班子組建了9個黨員小分隊,積極宣傳整治工作的標準和要求,對房前屋後、河道溝渠、道路院落進行全面、拉網式排查,將問題清單化、措施具體化,一村村的整治,一户户的清潔。通過支部和黨員的示範帶頭,進一步激發羣眾參與環境衞生整治的積極性,引導廣大幹部羣眾積極投身到環境衞生整治中來,形成了“黨羣先治,户户參與”的常態化治理模式。
注重宣傳發動。依託微信工作羣、村內廣播、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平台,廣泛宣傳普及日常保潔、環境保護、健康衞生等知識,大力宣講全域無垃圾治理政策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意義,積極倡導不亂扔垃圾、不亂倒污水、不隨地吐痰、不亂堆亂建等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引導羣眾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提升自我防護能力。同時召開村民代表會,就環境整治工作及長效保潔廣泛徵集村民意見,使全鄉村民對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做到思想上認同、行動上支持,全力創建“清潔、美麗”桃源。
注重健全機制。為確保環境整治工作取得實效,通過村黨支負責、分片治理、獎懲結合等方式,建立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引導村民從“站着看”到“跟着幹”,全面提升整治效果。同時,因地制宜引導各村建立相關村規民約9份,與每一户、每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環境衞生承諾書。堅持實行村幹部片區負責制,每個村民小組推選一名環境監督員,由監督員開展環境衞生整治的巡查、宣傳、監督和反饋,對發現問題的農户在村支部掛牌公示,限期整改,助推“微治理”落到實處。(張楚)
工作人員就信息採集、人員登記、科學精準預製檢測編碼、檢測點設置、現場消殺、穿脱防護服、核酸採樣、現場秩序維護、樣本運轉、廢棄物處理等工作程序進行演練。
通過法制教育講座,生動闡釋國家憲法日的由來和設立意義、憲法的地位和作用、憲法的修訂情況、憲法的主要內容等,鼓勵廣大同學加強憲法學習,做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法治學生。
在集中法制教育講座上,從國家憲法日的由來和設立意義、憲法的地位和作用、憲法的修訂情況、憲法的主要內容等方面入手,從尊崇憲法、學習憲法、以案説法三個部分對憲法知識進行生動講解,分析了憲法的重大意義,指出了憲法與廣大師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聯繫,並鼓...
在此次人口普查工作開展中充分發揮出了村級後備力量作用,村兩委成員較為年輕態,能夠充分發揮出自身優勢,瞭解人口普查程序,掌握普查的要點。在普查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村書記牽頭,帶領新生力量融入村級事務,本着“多詢問、強指導”的原則,保證普查工作的...
為積極響應“長江十年禁漁令”號召,進一步保護我縣漁業資源,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連日來,我縣各地迅速響應,通力協作,積極開展禁漁禁捕專項巡查行動,全面落實最嚴“禁漁令”。
根據當天辣椒產量平均20餘人在廠裏做工,依照3至5人的小組進行裝袋、醃製、清洗、加工、晾乾、制醬等工序,每天廠裏做工人員總數可達到30餘人。金滿園“辣椒廠”的建立吸納該鄉本地勞動力,極大程度緩解了該鄉留守婦女的就業壓力,為其增加經濟收益。
倡議提出,全鄉黨員幹部要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堅決抵制贈送節禮、大吃大喝、公車私用、公款旅遊、違規發放津貼補貼、利用婚慶藉機斂財、參與賭博以及節日值班值守不到位等作風問題。並自覺接受監督,做反對“四風”的模範踐行者,切實落實好“一崗雙責”,...
切實保障社會救助工作嚴格遵照政策法規執行,對所有救助對象要開展入户調查,保證信息來源的真實性,經過嚴格的評議和信息核對後進行救助。截止9月,桃源鄉民政所已完成了171人次臨時救助,救助金額達387635元,切實保障了生活困難羣眾的基本生活需求,促進了...
1、凡本網註明"來源:竹溪新聞網"、"來源:竹溪論壇"或"來源:今日竹溪"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竹溪縣融媒體中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者,竹溪縣委機關雜誌社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竹溪新聞網註明"來源:XXX(非竹溪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佈,可與本網聯繫,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719-2729868 0719-2722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