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其實就是捕捉光和影,所以充足的光線對拍攝來説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的專業攝影師在自然光下工作,問題並不大;對新手來説,每天光線最美的時侯只是維持幾個小時,而其他時侯太陽都被雲層蓋住,在惡劣的光線下令到拍攝好風景或主體照難度提升,亦好難拍攝到高質的照片,以下就讓小編講解一下在惡劣光線下仍能拍好照的祕訣!
1、尋找不同的顏色
日落和日出的優點在於它們能用均衡的色彩刻畫出景觀的最美線條與風貌,但當天氣欠佳時,自然光根本無能力為需要豐富色彩的照片提供足夠和均衡的顏色,要打造一個豐富多彩的圖象,必須尋找一個生動的主題。在陰天,光線會變得輕柔。此時可以尋找柔和的色彩–那些不易在夕陽下和看見的顏色,例如淺紫色和藍色。這些顏色在日落或日出的光線下或許不明顯,但灰沉沉的天能讓他們突出。一場暴風雨後,也有可能拍攝出顏色飽和的色彩美麗的圖象。即使在灰沉死寂的天空下,熱帶雨林的綠色總是會突出,作為一個風景攝影師,記得帶上你的偏光過濾器!
2、獨特的細節
雖然説最好的拍攝時間是在天晴或是光線充足的環境,但有時侯注重細節的照片在陰天下亦顯得十分高質,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因為陰天太單調–照片很少可以透過沉悶的天空而增加讀者興趣。但在陰天的雲層亦獨特的質感,最重要是要問自己,它們可否幫助你的構圖。如果天空並不有趣,也不會增加照片趣味性。以上的照片好明顯看到天空是灰暗的,但曝布和地上的一點光芒反而在這片沉寂中突出其美麗,所以在陰天時拍攝景觀可以尋找獨得的細節,再利用陰天的柔和光線突出主體。
發表時間:2016年09月22日 來源:popart 作者:Karen編輯:陳駝泥。點擊數:30136
3、近距離拍攝
微距攝影是在陰天突出主體細節的有效方法,陰天提供淺淺的陰影,這能讓我們看到一個近距離物體的真實顏色和色調。一些宏觀攝影師喜歡使用閃光燈,但云也可以令照片有奇妙的光。近距離拍攝的顏色比遠距離場景較自然與飽和,因為鏡頭與被攝物之間幾乎沒有太大的霧,所以宏觀世界是充滿色彩。通常暴雨情況下,你也能夠拍攝植物上的水珠。水滴的幾何圖案可以是美麗的,他們是在多雲情況下的理想拍攝對象。
4、長時間曝光
在陰天照片可能會失去它原來的獨特感,但其實有一個快捷方便的方法解決:使用中性密度濾鏡,由於中性密度過濾器是玻璃變暗板,我們在白天也可以使用超慢的快門速度。當然,這樣的過濾器不會每一個場景幫助;對於許多人來説,它幾乎沒有影響。但是,長時間曝光可以提供一個風格完全不同的圖像。
長時間曝光還會突出肉眼很難看到用顏色。如果您將相機拍攝黎明前的長時間曝光,即使天空的顏色陰沉,你也可能會發現意想不到的驚喜。以上的照片是在長曝光下拍攝,感覺是否沒那麼沉悶?
5、使用黑白模式
自從色彩攝影的興起,很少現代人會再追求黑白攝影,可能是因為覺得黑白太過沉悶。但其實小編經常發現它更有效,比彩色攝影詩意。隨着多雲的天空,高對比度單色照片仍可以傳達戲劇的美感,而這在陰沉的顏色下是不能呈現的。而在某種程度上,黑白攝影本身就是超現實的風格。
人們往往喜歡的風景照片,他們希望在照片表達一個平時更美麗的世界,例如在日落中拍攝風景可以展現最美和動人的風光。單色攝影不具有相同的生動性,但黑白照片的對比度高,黑與白亦能突出主體的美。
6、利用好午間的光線
雖然攝影師都同意在好的天氣下拍攝,但有時侯光線太猛都會令圖像有欠佳的效果,例如中午的刺眼陽光會令主體產生多餘的陰影,有時真的很討厭。一方面,就很難避免苛刻的陰影和明亮的高光,有可能使您的照片作為反差一塌胡塗。但小編覺得我們不可能永遠避開猛烈的光線,你只需要藉助強烈陽光的優勢,去創造一個獨特的圖像。在拍攝一些物件細節或是建築物時,因強光產生的陰影有機會為主體帶來特色,亦令構圖更豐富。
45年的傳承發展,串起了竹溪婦幼人的點點滴滴,那數不清的愛心滿滿的感人故事在竹溪婦幼的各個科室各個病房靜靜上演又悄悄落幕,只有那一面面錦旗和一封封感謝信,在默默記錄着那些温馨。
醫患心靈的溝通與碰撞 李金萍 眼睛是心靈的窗户 是醫患心靈溝通的橋樑 看,那一雙雙眼睛 傳遞愛、傳遞温暖與陽光 傳遞堅強與鼓勵 那是信任與專業的碰撞 那是認真與執着 那是愛的流動 眼中有愛 心中有陽光 他們認真、執着、温暖的眼神 被鏡頭捕捉、定格 “眼”...
兄弟姐妹放心不下他,平時把糧油米麪送到家中,還為他添置了電磁爐、微波爐、電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等現代化電器。空閒時間,利用自己的蔑匠技術,幫左鄰右舍編織竹藍、挎籮、蔑筐等器具,即使他堅持不收錢,大家還是會主動付錢,一年下來,收入不少於五六千...
終於,輪到老楊辦理業務啦!取到錢以後,老楊一如往常在水坪街上添置了一些家裏日用品後,按照原路線乘坐公交車返回家中。的響起來,乍一看,是村書記的電話,便很快接通了電話,只聽到村書記那頭説着:“你今天是不是去水坪農商行取錢了?”
1、凡本網註明"來源:竹溪新聞網"、"來源:竹溪論壇"或"來源:今日竹溪"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竹溪縣融媒體中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者,竹溪縣委機關雜誌社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竹溪新聞網註明"來源:XXX(非竹溪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佈,可與本網聯繫,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719-2729868 0719-2722699